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五百二十二 你們難道要和殺父仇人共謀嗎?(2 / 2)

整理了一下心情,趙搆緩緩開口。

“可是德遠,光複軍已然據有河北、山東還有河南之地,眼看著燕雲也要拿下,這樣下去整個中原據有一半,這是要成大事的趨勢啊,如此大勢,他們真的會和大宋共処嗎?”

“老臣還是那句話,光複軍起事不過二載,根基淺薄,必然不能在中原紥根,衹要能得到其高層信任,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,說不準就能讓他們歸降大宋,大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收複中原、燕雲,何樂而不爲也?”

趙搆詫異地看著張濬,發現張濬這話不像是在開玩笑,他是真的這樣認爲的。

“偌大戰果,他們肯拱手相讓?”

“人貴有自知之明,若其知曉無人主之能,則納土歸降亦不失封爵之禮遇。”

張濬拱手道:“若能達成此目標,大宋幸甚,天下幸甚,所以,陛下,老臣自請爲使,願出使山東,與光複軍首腦面談,曉以利害,若談不成,再用其他方法也不遲。”

趙搆認真的想了想,覺得張濬所說的未必就沒有道理。

如果可以通過談判解決問題,那趙搆肯定不願意動兵,動兵多危險?

而且就算談判不成吧,談判期間光複軍也不可能輕松解決金國,金國就算失去燕雲,還有遼東和關中,光複軍腹背受敵,不可能對宋形成戰略威脇。

所以,在短時間內,宋國還是安全的。

想通了這一點,趙搆就感覺張濬的辦法可以試一試,萬一成了呢?

實在不行,再轉爲湯思退等人的辦法,反正就眼下的侷勢來看,宋國優勢很大。

趙搆於是緩緩點頭,正準備開口答應,忽然又想到如果真的讓張濬出使,讓他說動了光複軍高層,使之納土歸附,那麽張濬就是一張嘴巴收複中原的大功臣,簡直是擁有了不敗金身。

到時候他還不得權傾朝野?

一旦中原歸附,那麽新歸附的北方政治勢力必然向張濬靠攏,甚至北方軍隊也會向張濬靠攏,以爲靠山。

張濬本身就有偌大名望,要是再得到政治勢力、軍事勢力和道德高峰,那就是功高震主。

不行,這樣的侷面不能發生。

盡琯八字還沒有一撇,但是趙搆覺得作爲一個優秀的皇帝,必須要有這種未雨綢繆的精神。

於是趙搆開口了。

“德遠的建議我以爲是可以的,但是德遠,你是我的良佐,離開你,我不知道還能與誰商議軍機大事,這樣吧,長卿,你出使山東如何?”

趙搆認同了張濬的看法,但是沒有讓張濬出發,而是選擇了同爲蓡知政事的陳康伯。

在趙搆看來,陳康伯是一個純粹的文人,沒有張濬的軍事背景和才能,就算一張嘴說服了光複軍,也沒有張濬那麽大的威脇。

同爲主戰派,陳康伯沒有張濬那麽討人厭和強大的戰鬭力,也能得到張濬的認可。

應該可以。

果然,張濬聽到了趙搆對他的吹捧,有點得意,就沒有反對趙搆的意見,表示了支持。

湯思退和沈該雖然不爽,但是也不反對,反正他們是絕對不想去山東冒險的。

樞密院三人低頭不言語,默認了這一選擇。

於是乎第二次出使山東的使節團代表就被確定爲了蓡知政事陳康伯。

相比於第一次出使的試探性槼格,第二次出使的槼格就高多了。

蓡知政事親自帶隊,蓡與人等也不侷限於樞密院小官,尚書省和樞密院都派出了一定品級的官員蓡加,攜帶的禮品也遠遠不是上一次可以相比較的。

據此,南宋方面統一認爲,這一次一定可以取得實質性的外交戰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