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节(1 / 2)





  炀皇静默良久,定定望着兰子卿半响,突然问道:“兰卿怎知不是秦无渔欺上瞒下,以权谋私。”

  兰子卿低眸,眼睫投出一片扇形的阴影,长身玉立,紫金官袍难掩人淡如菊。

  “陛下,秦无渔乃甲子年进士,乙丑年赴瑶县县令,丁卯年赴梨酒县县令。他刚刚上任时,瑶县穷山僻壤,百废待兴。且人家不过万,钱粮总数不超三十万。他走时,瑶县水利兴修,县内生机勃勃。钱粮人口皆激涨数倍。瑶县百姓倾城而出,为他送行。”兰子卿扬起脸,“试问能得百姓如此爱戴的人,又怎么会做以权谋私之事。”

  炀帝叹道:“看来是朕冤枉了他。兰卿,你着人去考察他一番,他日便提擢到朕身边来吧。这样一个人才,实不该埋没乡野。”

  “遵旨。”

  “梨酒县的事,就交给你办。记住,一定要彻查。一个都不许放过!”炀帝鹰眸中闪过一丝戾气。

  兰子卿一面作揖一面淡声道:“臣定不负所望。”

  炀帝神色稍弛,又见满地明黄的奏章,三千恼烦立时涌上心间,最后都作眉间一蹙。

  “贴出去的皇榜有消息了吗?”

  炀国三月大旱,国内寸草不生,炀帝颁下皇榜,凡是有奇能异士者求得甘霖,即刻拜为国师。

  “禀陛下,还不曾有人前来揭榜。”

  炀帝以掌托腮,鹰眼微阖,神色颇为疲惫。

  “朕意每郡再派银一百万两,粮三百万担。依卿之见,何时可备下。”

  兰子卿拱手,睫羽垂下,不卑不亢道:“臣已命吏部数典好钱粮,只待陛下令下。”

  炀帝眼皮一抬,眼底倒映出那抹淡淡的人影,唇边挽起一朵冰花,笑道:“朕有兰卿,治国无忧矣。”

  窗外暮光探入,如一注橙红色的冰凌垂地。

  兰子卿逆光而立,夕光染红他的面容,勾勒出淡雅的轮廓。

  他开口,声音虽轻柔而掷地有声:“臣有此身,全仰圣上。微臣自当为圣上排忧。”

  炀帝开怀而笑,心尖锐寒化去。

  “兰卿若无事,告退吧。”

  兰子卿柔美的面容陷入阴影中,清透的眼眸间掠过一道蓝影。

  “臣还有一事启奏”

  炀帝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
  “明日乃是老学士司马礼的寿辰,陛下是否亲往道贺。”

  炀帝微怔,“明日竟是太傅寿辰,朕怎未闻一丝风声。”

  “大灾之年,老学士不愿大办,寿宴一切从简。”

  炀帝欣然地点点头,道:“朕这位太傅,一向高风亮节。”随即往窗外杨柳下跪着的蓝衣人影处看去,面色登时沉下:“这逆子若是能有他外公一半的心,朕何至于罚他。”又叹了一口气,高声道:“来人”

  “陛下,奴才在。”

  豆绿宫装手持拂尘的白眉太监推门而入。

  炀帝曲指扣了扣龙椅,沉吟片刻,道:“叫那逆子不必再跪了,明日以朕的名义,前去司马府贺宴。”

  “奴才领命。”

  白眉太监躬身慢慢退下,退至兰子卿旁,脚步稍缓,一声几不可闻的道谢,消散在空气中。兰子卿不置可否,目光轻淡回意。

  老太监退下后,兰子卿亦行礼告退,退至长廊时,凝眸看去,杨柳树下夙丹宸正抱着白眉太监,欣喜若狂。

  唇边亦抿起一个淡淡的弧度。

  第2章 月夜送枣

  相府。

  乌檀案上铺了一卷古朴的羊白字卷,上书“福如东海,日月昌明”八字。兰子卿近前细察,笔锋布局均满意后,轻轻呵气吹干墨迹,将字幅卷起,用一条绢白丝绸系住,装入长盒中。

  “阿三。”

  一个乌青衣袍的年轻人跑了进来,“丞相,有何吩咐。”

  “将这字卷送到学士府,便说是贺礼。”

  阿三接过木盒,笑道:“小的猜,丞相您定是送了‘福如东海,日月昌明’八字。”

  兰子卿本在喝茶,听他此言,放下茶盏,闲闲道:“你如何知晓。”

  叫阿三的侍从吐了吐舌头,“每年大臣寿辰,丞相都会派人送一幅字卷祝贺。字卷上的字从来都是‘福如东海,日月昌明’八字。”他之前总是怀疑,丞相是不是提前写好了一堆字卷。轮到哪个官员寿辰了,便从中抽出一幅来送。

  兰子卿细思索起来,倒确有其事,失笑道:“我竟未察,待太师寿辰时,字卷上换个词送去。”

  阿三咕噜道:“小的每回去给太师,大学士送礼,见别的大臣送的贺礼,一个比一个贵重,一样比一样出奇。只有丞相您年年只送一幅字卷。这落在旁人眼里,多寒酸。”

  兰子卿眼波盛满笑意,拿起案上的纸扇,轻轻敲了敲阿三的脑袋,“本相亲自写的字画,难道比不得旁人买来的俗物。你且送去。”

  “是”

  阿三转念一想,虽说丞相年年只送一幅字卷,可无论是晁太师还是司马学士,偏偏都最看重这幅字卷。每回他去送礼,他们都给他好多赏钱。